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61篇
  免费   296篇
  国内免费   360篇
林业   1174篇
农学   515篇
基础科学   111篇
  670篇
综合类   2976篇
农作物   320篇
水产渔业   98篇
畜牧兽医   385篇
园艺   296篇
植物保护   37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81篇
  2019年   167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208篇
  2016年   297篇
  2015年   250篇
  2014年   313篇
  2013年   392篇
  2012年   558篇
  2011年   557篇
  2010年   454篇
  2009年   468篇
  2008年   361篇
  2007年   414篇
  2006年   332篇
  2005年   254篇
  2004年   198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道了武汉市外来入侵植物新记录一种,为桔梗科Campanulaceae异檐花属Triodanis卵叶异檐花Triodanis perfoliata subsp.biflora(Ruiz et Pavon)Lammers。卵叶异檐花原产于美洲,在武汉地区是首次发现,凭证标本保存于长江文明馆(武汉自然博物馆)。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分散式养猪场沼渣为应用研究对象,以8%聚乙烯醇为包膜材料,改性斜发沸石为肥料载体和缓控释材料调理剂,通过添加不同沸石量制备3种复混包膜缓释肥。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及三维荧光对3种缓释肥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添加改性沸石的复混包膜肥除了增加显著的沸石红外特征谱外,其余红外光谱图差异不明显,表明添加沸石对有机质(富里酸和腐殖酸)结构和化学键型并未产生明显的影响,即不影响沼渣理化性质;添加改性沸石可以使聚乙烯醇完整的覆盖在肥料表面,膜壳更加平整光滑,膜层更加致密;三维荧光光谱显示复混包膜肥Ⅰ浸出富里酸和腐殖酸浓度最大,复混包膜肥Ⅲ浓度最低,表明添加沸石有减缓肥料养分释放的效果。该研究对于利用养猪场沼渣制备包膜缓释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采取实地调查、采集标本、影像资料、专家鉴定和分类统计等方法对方城县野生木本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方城县共有野生木本植物60科137属236种,其中裸子植物4科6属7种,被子植物56科131属229种;优势科有蔷薇科等13个科,含66属145种,优势属有悬钩子属等13个属,含65种;野生木本植物中有乔木121种、灌木85种、藤本25种、竹类5种;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濒危和省级重点保护植物共有18种。  相似文献   
4.
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对益母草、蒲公英、车前、紫苏种子进行辐照处理,测定这4种药用植物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等指标,了解60Co-γ射线辐照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为这4种药用植物的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60Co-γ射线对4种药用植物种子具有较强的诱发突变能力,辐照剂量与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苗高、苗鲜重均呈负相关,其中与苗高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益母草和蒲公英种子的半致死剂量大于400 Gy,车前种子的半致死剂量在300~400 Gy之间,紫苏种子的半致死剂量在50~100 Gy之间。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利用抗旱性较高的乡土植物用于边坡生态修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滇中地区常见的密蒙花和千里光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的抗旱性,对干旱胁迫下植株的生长状况及各种酶活性、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等有关生理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断水干旱胁迫下,千里光幼苗忍耐干旱环境的能力强;密蒙花幼苗在断水干旱胁迫前期调节能力较好,在后期抗旱能力减弱,植株生长受到严重抑制。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r)修饰碳糊电极测定水中苯酚的方法.在0.1mol/LKCl的酚试液中开路富集后,在磷酸盐缓冲液介质(pH5.6)中溶出,用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苯酚的溶出峰电位为+0.73V(Ag-AgCl参比电极),检测限为0.05μg/L.应用该法测定了废水中苯酚的含量,并讨论了该法测定苯酚的影响因素,比较了几种修饰电极测定苯酚的灵敏度,探讨了苯酚在该修饰电极上的富集机理  相似文献   
7.
大别山-桐柏山地区杀虫性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别山、桐柏山属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气候 ,是植物区系的交接过渡地带 ,既有亚热带典型的代表型 ,又体现着过渡性的特征。能产生具有杀虫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的植物即杀虫性植物。通过广泛调查、采集与鉴定 ,大别山—桐柏山地区分布有杀虫性植物 72科 138种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与兽用基因工程生物制品的生物安全性评价有关的动物病原体的危害性分类与生物安全等级、安全性评价的内容和要求及制品的安全性复核检验等内容  相似文献   
9.
《蒙古秘史》中的野生食用植物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经考证,在《蒙古秘史》中的植物古蒙古名称中,有山荆子、稠李、地榆、鹅绒委陵菜、葱、山韭、山丹和野韭等8种野生食用植物。植物区系及地理分布的研究表明,这些植物在十二世纪蒙古人所采集的地点,即现在的蒙古国肯特山脉地区仍有广泛分布。从民族植物学的研究看,它们在蒙古族民间被用于代粮、野菜、茶用、药用和调味品,比过去的利用有了很大的发展,已成为独特的植物利用文化。本文不仅对蒙古学研究能够提供可靠的依据,而且对寻找新的食用植物种类及其开发利用研究也提供了一些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10.
Conidia ofAlternaria linicola produced on infected linseed crops were mainly dispersed by wind. The numbers of conidia in the air above linseed crops collected by a Burkard spore sampler were greatest between 1200 h and 1300 h, when the relative humidity was lowest. Although numbers of conidia collected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height within and above the crop canopy, air-borneA. linicola conidia were present up to 80 cm above the crop canopy. Conidia ofA. linicola were transported by wind up to at least 40 m downwind from an artificial line inoculum source, but their numbers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distance from the source. In 1991, 1992, and 1993, the dispersal ofA. linicola conidia above linseed crops followed a seasonal periodicity which was influenced by weather conditions and cultural practices. The greatest numbers of conidia were collected during July, August and early September and coincided with periods favourable for sporulation and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incidence of the disease in the senescent crop. Air-borneA. linicola conidia produced on point or line inoculum sources (naturally infected linseed stem debris) were responsible for the spread of the disease in linseed crops. In 1992 and 1993, the disease was first detected downwind from the sources, but by the end of the growing seasons, it had spread in all directions and up to 20 m and 60 m from the sources, respectively. Disease gradients were initially steep near the inoculum sources but they became flatter with time due to the secondary spread of the disea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